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鹰城古迹——踏访渣园话崔鶠
发布时间:2015-8-18 11:25:43

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渣园村是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踏着枯叶和烂砖碎瓦笔者找到了渣园村几百年前的牛王庙、合抱粗的古槐树,还有先人遗留下来的几处明清民居,深感村落如一卷史书,沧桑而厚重。
    渣园也称婆娑园,因北宋诗人崔鶠而闻名天下。据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明一统志》载,“婆娑园,在郏县西,又名石牛庄,宋时崔鶠寓居于此。”
    崔鶠并不是郏县人,也没有在此做官,可他为何会在这里居住呢?一切皆是因为苏轼。他在苏轼安葬郏县十多年之后来到渣园,就是为了读书时能离苏轼近些。
    别看渣园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但它却在汴洛古道上,崔鶠从帝都汴京到洛阳是走过这条路的。徽宗初立,崔鶠上书颂扬司马光,揭露迫害苏轼的章敦,被蔡京列入“邪等”并免官。或许只有去拜谒苏轼,崔鶠才能消解郁闷之情。
    然而,拜谒的途中路过渣园(时名石牛庄),崔鶠发现,立足渣园可以北望大刘山,南眺汝河,又有青龙河似玉带一样绕村而过,流水潺潺,芳草萋萋。距离苏坟也不过十来里,于是他远离朝堂纷争,归隐在了这里。
    据史料记载,隐居后的崔鶠在郏县城西的石牛庄购地数亩,筑园名婆娑,并把自己的号也改为婆娑,在此寓居十余年,直到宣和六年(公元1124)被朝廷重新起用召为殿中侍御史时才离开。晚年的崔鶠,又以龙图阁直学士掌管嵩山崇福宫。
    有一种说法称,原先牛王庙这片区域经常有野兽出没,大家想用百兽之王老虎把野兽吓走,但去哪儿找老虎成了大难题。就在大家伙儿冥思苦想之际,崔鶠灵机一动拿出一张虎皮,让家里的老黄牛披虎皮上阵,还在牛角上插了两把令箭。就这样乔装打扮的老黄牛吓跑了骚扰村民的野兽,立下了功劳。为了感谢崔鶠和老黄牛,村民就凑钱盖了一座牛王庙。如今,庙尚在,但不是当时的建筑了。创修牛王庙戏楼的碑碣上落款为“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吉旦立”,可见是在损毁的基础上重修的。
    崔鶠离开郏县后,从山西迁居而来的王姓家族以园建村,名曰“婆娑园村”,至明末,园子日渐破落,渣滓遍地,又被叫作“渣滓园村”。
    婆娑园虽然破败,但当地百姓继承崔鶠爱种树的传统,在婆娑园周边广植桃树,所产伏桃色艳味美,成为特产,有诗赞曰:“伏桃芬芳味香甜,枚重半斤实罕见,请教老翁出何处,名扬四海产渣园。”
    抚摸着当年崔鶠在郏县隐居之时亲手植下的古槐树,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古槐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旺盛挺拔,岁月在它的躯干上镌刻,故事在它的枝杈间漫流。崔鶠离我们已有近900年了,但他对苏轼的敬仰精神和他耿直不向权贵低头的品格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颂。(摘自:平顶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