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鹰城古迹——夏路古道上的蒲城店
发布时间:2015-8-24 9:00:59
平顶山市卫东区蒲城街道蒲城店曾名蒲王城,此名颇有来历。两晋时期甘肃天水氐族首领蒲洪,前赵封为氐王,又自称大单于、三秦王,有统一天下之志。蒲洪死,其三子蒲健继位,占领关中,国号秦,都长安。蒲健遣弟蒲雄率军越秦岭出武关经南阳至叶县,在这里筑起城池,进而在颍水之滨大败东晋军队,有定鼎之功,其政治军事才能使他成为蒲健的佐命元勋。蒲健的儿子继位后,昏庸残暴,国势颓危,蒲雄子蒲坚杀掉残暴皇帝,夺得帝位,扭转危局,攻灭前燕、前凉等分裂政权,统一中原,国势兴盛。蒲坚追谥其父蒲雄为文桓皇帝,人们为了纪念蒲雄的功绩,把蒲雄所建之城称蒲王城,还建有蒲王庙。
    其实,蒲城店的历史比蒲王城更加悠久。20世纪50年代,在蒲城店村旁田野里发现青铜器和古陶器等古代遗物,进而发现古聚落遗址,60年代初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经过考古发掘,确定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文化遗址,是一座城池俱全的古城,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路——夏路即出自方城。夏路起着中原文化向外传播,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蒲城店就坐落在这条道路之上。考古发现的上古城池、史籍记载的中古城池、经过这里的古道,共同揭示了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
    《左传》记载:“夏桀无道,有缗氏叛。”夏桀伐有缗氏,商部落乘机进攻,有缗氏部落崩溃,一部经夏路向西南方逃亡。有缗氏以梳有辫子为部落标记,今天在四川金沙遗址看到被毁文物的埋藏坑里,有一个脑后垂着辫子的石人,被反剪双手,双膝跪地,出土时一只玉虎的嘴正抵着他。可以想见这个“有缗人”正在遭受刑罚,这可能与有缗氏经夏路逃亡的遭遇有关。
    蒲城店南两公里许的遵化店村,有《文王化行南国》古碑。相传西周初年,周天子就是通过这里向南方推行政令、传播礼教的。同是西周封国的应国和汉水流域的邓、申等国之间曾通过此道婚聘嫁娶,来往甚密。
    春秋以至战国,楚国屡屡通过此道北伐郑晋等国,曾“伐郑及栎,封畛于汝”,长期领有滍水以南,一度领有滍水、汝水流域一带。蒲城店所在地方正属于汝河流域,又恰好在滍汝相交汇的三角洲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楚“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楚国北经夏路交通中原华夏诸国,还在方城凹口筑长城因险制塞,《吕氏春秋》记载:“何为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方城塞之所以成为九大名塞之一,正是因为它控扼着这条最重要的夏路古道。
    蒲城店西北有一山突起,古称高阳山,它挺拔陡峻、高屋建瓴,西连外方、伏牛,俯瞰滍汝冲积平原。它的东侧是相传黄帝曾在此铸铜的首山,两者东西夹持,共同控扼着这条古道。《山海经》有“豫州,其寖颍湛”之载,说明早在《山海经》问世之前,流经这一古邑的湛河就已经被灌溉利用了。古人以山南为阳,可知以“高阳”为本位的,正是此山以南蒲城店所在的这一大片肥沃的平原,以高阳名其地恰得其妙。
    夏路所经的襄城、叶县、方城、南阳、襄樊一线,历史上是民族迁徙、商旅往来、使臣往还、兵家必争之地。四五千年以前,蒲城店就形成有城池保护的大型聚落;两千多年前郑国在汝河北岸筑襄王城,安置逃亡避难的周襄王,企图阻楚北进;楚国在这一带构筑列城“以逼华夏”,安置许国流亡政府阻滞晋郑。秦末,刘邦从张良计经此道过武关而灭秦;新莽时,南方义军经此道北伐,昆阳一战击溃王莽主力,从而促成了东汉的建立;汉末曹操经此道迎回汉献帝掌握了主动权;一千六百年前,蒲雄又选择在这里筑城,防堵东晋北伐。
    高阳山下,滍汝之滨,正是华夏文明向外传播的夏路始端。蒲城店遗址还出土属于夏代、两周、两汉、宋明各时代的很多文物及城池遗迹。蒲城店遗址连续的文化层记录着历代先民的生产生活,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向我们展示着夏路古道的辉煌文明。(选自:平顶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