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队伍建设
平顶山市石龙区委统战部创新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7 16:09:01

   石龙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的管理模式,党外干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强化引领聚共识,提升党外干部工作认识   
      一是深化认识再提升,主动向区委常委会汇报中央、省、市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反映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协同配合再密切。加强与组织部门相互间的沟通、协商、合作,建立了《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党外干部工作,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纳入整体干部管理范围,与党内干部选配相结合,全盘考虑、同步运作。三是民主协商再深入。完善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在换届考察时,统战部门全程参与,并设立考察组机构,在涉及党外干部人事安排方案时,与组织部门进行充分酝酿和广泛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列入全区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党外干部培养、教育、考察等经费列入了专一财政预算。

   拓宽渠道聚人才,做好党外干部发现储备 
      一是健全发现机制。除平时各单位在干部考核时推荐党外后备干部外,还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在推荐党外干部中的作用,使各领域、各层次的优秀人才不断涌入干部选拔视野,进一步拓宽了党外后备干部选拔渠道。二是完善选拔机制。在选拔、举荐、确定后备干部时,通过认真听取单位党组织和群众的评价意见,着重对后备干部人选政治立场、工作能力、业务专长和代表性进行摸底调查,确保党外后备干部选拔质量。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新考录公务员、新招聘事业干部中的党外人员,给予重点联系、跟踪培养,对各单位推荐确定的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实行星级化管理,根据任职时间、成长经历、现实表现等分别评星定级,坚持定期考察,及时掌握情况,依据年度考核和考察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党外干部进行调整,同时把各单位推荐的优秀党外后备干部及时录入人才库,做到及时发现、补齐短板、动态管理,使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涵养水源聚力量,夯实党外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增强培训的广泛性。按照“丰富形式、拓展渠道、细化层次”的原则,把党外干部培训纳入全区人才培训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抓好落实,通过选定年度培训课题,确定培训任务清单,在各期人才培训中使党外干部都占一定比例和规模,做到科学有序、广泛参训。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与党外干部的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党外干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信息反馈,设立必学和选学科目,开展了经常性网络学习活动,达到各取所需,深度“充电”的效果。三是增强培训的多样性。积极改进教育内容,组织县科级党外干部及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参加中青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并对民主党派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举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分批次组织赴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引导党外干部参加社情民意调研,增长社会实地调研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厚积成势聚实效,加大党外干部使用力度
      一是科学设计破难点。把制度安排作为提升党外干部工作的有效手段,成立了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养选拔工作协商制度,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组织、统战部门各司其职,区直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在近几年的党外干部提拔使用工作中,坚持有重点、稳推进的方式,选择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作为突破口,如文化、卫生、医疗、教育等单位,在党外干部人选具体安排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大胆提拔使用,对于其它部门采取逐步选配的原则,达到最终应配尽配。二是有效评价抓亮点。开展对党外干部的综合评价,以建立评价档案,定期开展研判为重点,多维度掌握综合信息,精确绘制党外干部履职尽责、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等立体“画像”,做到分类管理有数据,知人善任有依据。三是完善协作聚焦点。聚焦工作重点,定期向组织部门通报党外干部交流使用、班子结构优化、后备干部储备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同组建一批表现优秀的党外干部信息资源库,制定了中远期重点培养使用名单,为党外干部队伍梯次配备打下了坚实基础。